—— 某大学处置蓄意驾车撞人事件案例分析
蒙斌
一、背景与问题
2018年,国内相继发生多起恶性报复社会的群体性伤亡事件,造成严重社会影响。4月27日,陕西米脂三中发生恶性“报复社会性”杀人事件,造成9人死亡10人受伤;8月20日,广西柳州一男子驾车冲撞多辆电动车,造成2人死亡12人受伤;9月12日,湖南省衡东县一男子驾车故意猛烈撞击人群后,又下车持械砍杀现场群众,造成12人死亡43人受伤的严重后果。作为人员高度密集的高校如何应对此类恶性事件,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2018年12月7日11:36,某大学保卫部门接公安机关通报,信息显示一位微信网名为“刘诺一”的男子在微信群声称,将于当日在某大学校内驾驶机动车辆冲撞人群,企图制造重大流血事件,恶意报复社会。公安机关通过技术手段查明,该男子真实姓名为刘某磊,男,32岁,户籍地址为南京市玄武区孝陵卫街200号(学校地址),通过相关技术手段发现该男子当时正在校内,情况十分危急。
二、做法与经验
学校应急指挥中心立即启动《某大学治安安全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ⅱ级应急响应,发布指令要求相关部门按照各自分工采取管控措施。
(一)应急处置过程
1.立即加强校门管理
要求门卫人员提高警惕,对所有进校机动车辆进行逐一盘查,学校仅留二号门、五号门、七号门开放通行,其他校门一律封闭。
2. 迅速排查基本情况
学生工作处、研究生工作部迅速搜集嫌疑人详细情况,12:05查实刘某磊为学校2005 级退学学生;学校应急指挥中心立即通知刘某磊曾经所在学院马上排查在校内刘某磊是否还有同学、朋友,以便查找其下落。
3.快速设置交通禁区
对校内交通禁区管理路口进行封闭,对校内其他所有路口都布置安保力量进行封堵,严格盘查过往车辆,严防其强行闯入学生主要活动区域。
4.认真管控校园场所
一是加强设门禁公共场所管理。要求办公、教学、实验室和学生宿舍等实施楼宇门禁管理的物业单位,加强门禁系统管理,严格落实来访人员查验登记工作;二是加强开放式场所管理。由于当时正值学生中午放学就餐时间,应急指挥中心立即向学校后勤服务中心饮食服务公司通报相关情况,要求安排人员加强对各食堂进出口安全管理,并安排保卫干部负责各食堂外围防控工作。
5.全面掌握行动轨迹
一是公安机关经技术手段侦测确定嫌疑人刘某磊就在校内,保卫处所有工作人员立即行动,同时联系公安交警部门查找嫌疑人刘某磊名下车辆及牌号;二是学校监控报警中心将嫌疑人照片输入人脸识别系统进行比对筛查,寻找其踪迹;三是根据嫌疑人刘某磊车辆牌号,在学校机动车管理系统查询车辆进出学校情况,发现嫌疑人驾驶车辆于当日10:20 由学校二号门换证入校(非校内登记车辆),11 :55已从二号门离校,随即将嫌疑人车牌号纳入学校机动车管理系统黑名单拒绝其进校,校门实施的管控措施维持不变,同时,增派校卫队员到二号门、五号门和七号门加强管理,防止其再次来校或冲撞校门。
6.成功处置突发事件
12:46,公安机关通报在学校南大门南侧路面发现嫌疑人车辆,指挥中心立即调取现场监控画面,锁定嫌疑车辆,通过视频分析,确定嫌疑人就在车内,保卫处工作人员驾驶私家车辆会同公安民警立即赶赴现场;12:58,在学校保卫干部协助下,公安机关成功抓获嫌疑人刘某磊,避免了一起恶性伤人事件的发生。经公安机关审讯,刘某磊对拟在校园驾车冲撞造成群体伤亡恶性事件的图谋供认不讳。
(二)应急处置经验
本次事件成功处置得益于校地四维安防联动机制、校内安防系统智能化建设、校园安防体系三道防线的有效运行和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校园安保队伍。
1.健全校地四维安防联动机制
学校发展离不开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江苏省教育厅、国家安全厅、公安厅以及南京市公安局等政府相关部门对学校办学特色和区位特点综合而形成的安全特需高度关注,在校园安全工作实践中,它们确立了驻地政府部门主动参与、学校积极防范的指导思想,以校园为载体,以维稳反恐、治安管理、消防安全、秩序维护为维度,按照校地共建、齐抓共管、打防并举、快速反应要求,建立校园四维安防机制,保障学校安全发展。在本次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与公安部门及时频繁的信息交流沟通,使我们及时掌握了犯罪嫌疑人个人与车辆、实时位置等信息,以至于最后兵不血刃抓获犯罪嫌疑人。
2.加快校内安防系统智能化建设
学校以安全管理智能化为导向,通过构建涵盖了大数据应用、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安全管理平台,从容应对校园内外复杂环境考验。
一是适应安全管理新常态,拓展校园安全“大视野”。2016 年以来,学校完成了校园安全大数据管理平台建设,平台集消费情况、上网行为、人群分布、行为轨迹、预警中心五大系统于一体,通过及时掌握各类敏感信息,实现了对于安全稳定工作的事前预警、事中监控、事后可查目标。
二是把握安全管理新要义,培育技术应用“大格局”。当前,新时代安全管理正朝着“全方位、立体式、无缝隙”方向快速发展。对此,学校通过不断加强与省公安厅社会公共安全重点实验室及国内著名安防设备生产商的技术合作,培育形成了以人脸识别为核心,机动车车牌识别、超速(卡口)管理和门禁管理系统为抓手的校园安防智能化技术应用“大格局”。
与此同时,学校在校园安防立体化、无缝化方面持续发力,将人脸识别技术之应用价值充分融入集预警、接警、处警于一体的监控报警指挥中心,有效阻隔了违法犯罪嫌疑人及其他“黑名单人员”对校园安全的伤害。
3.加固校园安防体系三道防线
学校通过使用机动车车牌识别、超速(卡口)管理和门禁管理系统等智能安防技术手段构筑了具有纵深的校园安防体系,形成了从校门门禁智能化、学生人员密集区禁区化到楼栋门禁系统化的三道防线,促进了传统“物防”与新时代“技防”的完美融合。
在本次事件中,嫌疑人车辆属于未登记车辆只能从二号门换证加智能识别进校。而由于学校在学生学习和生活等人员密集区设置了机动车禁区,嫌疑人车辆在10:20进入学校后,因无法进入学校设置的交通禁区即人员密集区,遂于11 :55从二号门离校。
4.培育高素质安保队伍
我校建立了由保卫干部、校门门卫、应急处突机动队构成的校园专职安保队伍,设立校园110值班平台,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与此同时,将中枢指挥与一线巡防有机结合起来,将专业力量与辅助力量搭配起来,加强预案演练,消除安全隐患,确保了在突发事件处置工作中的反应快速、有效防控。
三、成效与体会
在本次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与公安部门频繁的信息交流沟通,对及时掌握犯罪嫌疑人个人与车辆、实时位置等信息,以及最后兵不血刃抓获犯罪嫌疑人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本事件能够迅速妥善处置,也与我校拥有一支素质过硬、业务能力强、敢于担当的校园安保队伍息息相关。当然,人员密集的高校在面对日益增多的恶性报复社会群体性伤亡事件的形势下,应进一步完善重点人员管理,建议高校相关管理部门,特别是学工、人事和校友会应注意收集对本校有负面情绪的各类人员相关信息,并统一纳入重点人员管控范畴。各社会单位也应在安全隐患排查时候,将对本单位或社会有不满等负面情绪的人员重点掌控,并作为预防重大伤亡恶性事件的一项重要措施来加以落实。江苏省教育厅和公安厅充分肯定本次事件处置工作,并授予某大学保卫干部“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